當地時間13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十月份的《石油市場報告》。該報告稱,經濟的持續惡化和“歐佩克+”減產計劃引發的油價上漲,正在減緩全球石油需求。國際能源署強調,在持續的通脹壓力和利率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油價走高將對已然瀕于衰退邊緣的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國際能源署稱,“歐佩克+”大規模削減石油供應增加了全球能源安全風險。因此,國際能源署調低了對2022年和2023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國際能源署表示,2022年以來,石油需求增幅逐步下降,今年第四季度估計比去年同期每天將減少34萬桶,2022年全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僅為每天190萬桶。國際能源署還將2023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下調到每天170萬桶,比上一次的預估低了47萬桶。
國際能源署預計,從11月開始,“歐佩克+”每天原油產量將減少100萬桶,這主要來自沙特和阿聯酋。12月,歐洲對俄羅斯開始石油禁運,全球原油產量將進一步降低。
媒體分析認為,國際能源署的相關表態凸顯了它與歐佩克之間巨大的分歧,這背后也體現了國際能源署會員國和歐佩克成員國之間巨大的分歧。這種分歧將嚴重影響國際石油市場穩定。
國際能源署成立于1974年,是中東石油危機發生后,主要石油消費國為了協調各國石油政策,減少對進口石油依賴成立的國際組織。目前,國際能源署共有31個成員國。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僅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