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大型煤炭儲備項目、提升煤炭儲備能力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煤炭兜底保障功能和“壓艙石”作用發揮的主要模式,而且這種煤炭儲備項目將提升煤炭的需求能力、保障能力和經營方式的改善。特別是在煤價有序回歸理性合理區間后,伴隨增產增供穩價的持續落實,2022年一季度對于煤炭市場來說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夯實煤炭儲備基地”建設,發揮好長協煤作用,強化國有煤炭企業的引領,完善穩固新的煤電價格體系,引導煤炭市場價格機制功能的發揮和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一、2021年儲備能力建設的目標與現狀
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政府調度、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支持了3000多萬噸煤炭儲備工程建設;2021年,將繼續支持各地建設一批煤炭儲備項目,持續提升煤炭儲備能力;進入2022年,儲備能力建設將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并將加速推進。
1.2021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目標
2021年底目標是建立6億噸煤炭儲備,其中4億噸為市場主體商業庫存,2億噸為社會責任儲備。“十四五”期間要建立煤炭多元儲備體系,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提到會安排專項基金,支持在煤炭生產集中地、鐵路樞紐重要 港口區域,按照政府給政策,市場化運作等原則,以產銷聯動共建共享的方式,新建一批企業社會責任的項目。
(1)2021年4月12日國家發改委加急下發《關于做好2021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國安排形成1.2億噸以上的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其中,向28個省(區、市)下達新增庫存任務6000萬噸,中央企業承擔6000萬噸、力爭達到7000萬噸。
力爭在2021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4億噸左右的商業煤儲備能力,其中電力企業儲備能力達到2億噸左右,煤炭企業儲備能力達到1億噸左右,流通環節儲備能力達到1億噸左右。
(2)2021年7月6日國家發改委信息顯示:國家發改委運行局召開全國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現場會,會議指出,增強煤炭儲備能力是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動態平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會議要求,各地和中央企業要堅持底線思維,著眼構建煤炭供應保障長效機制,繼續加快推動政府煤炭儲備設施建設,進一步細化實化落實方案,健全完善信息監測、運營管理、儲備調用機制,堅定不移地完成煤炭儲備能力建設任務目標,推動形成調節靈活、保障有力的煤炭儲備體系。
國家發改委在山東召開全國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現場會,要求各地和中央企業構建煤炭供應保障長效機制,繼續加快推動政府煤炭儲備設施建設。根據之前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做好2021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到,要在全國形成1.2億噸以上的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通過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帶動增加商業儲備,力爭到年底形成4億噸左右的商業儲備能力。
2. 2021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情況
(1)7月5日山西省能源局消息:山西省能源局日前發文要求做好2021年全省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工作。2021年山西省要形成新增300萬噸以上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其中,各市承擔150萬噸;各省屬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公司承擔150萬噸,力爭達到200萬噸。力爭到2021年底在全省范圍內形成新增2000萬噸左右的商業煤炭儲備能力,其中:煤炭企業儲備能力新增1000萬噸左右,流通環節煤炭儲備能力新增1000萬噸左右。
(2)7月6日江西省能源局消息:江西省能源局日前發布關于2021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見稿提出,2021年,江西省各設區市落實可調度的新增煤炭靜態儲備能力不少于500萬噸。
(3)8月9日國家發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任立新表示:著力發揮煤炭儲備的調節作用。“在重點時段、關鍵節點,煤炭儲備增加供應、平抑價格、保障急需的作用很大。要積極推進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推動已投運的儲備設施增加存煤,有效應對區域性、時段性供應緊張”。
(4)11月17日山東能源集團率先發布完成500萬噸政府儲備煤任務;11月11日開灤集團完成45萬噸儲備煤建設。儲備能力建設是“十四五”期間煤價高位平穩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5)12月7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宣布,截至11月底,四川電煤儲量已達523萬噸,提前3天完成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不低于去年同期483萬噸存煤目標任務。
二、2022年儲備能力建設的市場機遇
2021年11月30日陜西省發改委印發《陜西省發改委關于做好陜西省2022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和《2022年山西省2022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簽訂工作的通知》中均明確規定了“承擔政府煤炭儲備任務的儲備基地可根據“淡儲旺出”的原則簽訂批次性或者淡旺季季節性合同”。在《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明將儲備煤納入長協合同全覆蓋范疇,并且明確指出具體的簽署季節性合同的方式和要求,提出了“淡儲旺出”的原則簽訂批次性或者淡旺季季節性合同等。
(一)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方案為儲備能力建設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1.價格的保障
在《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了煤炭儲備項目的煤炭來源于“長協煤”和“進口煤”,并要求根據儲備基地建設規模和儲備目標簽訂長協合同,采取“淡儲旺出”的方式充分發揮煤炭儲備的功能和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儲備煤”的成本價格。同時提升煤炭的需求能力,特別是在供求寬松的市場格局下起到增加需求、穩定價格的作用;提升保障能力,特別是在供求緊張的市場環境中,通過儲備煤投放既起到保障供給的目標,又起到穩定價格、抑制過度投機、保障市場平穩發展的作用;提升經營方式的改善。
2.煤炭儲備量的保障
2021年在經歷動力煤屢創歷史新高、國家出手進行直接干預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增產增供舉措,特別是核增產能的大幅提升,而核增產能部分必須全額簽署長協合同。2021年11月30日陜西省發改委印發《陜西省發改委關于做好陜西省2022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承擔政府煤炭儲備任務的儲備基地可根據“淡儲旺出”的原則簽訂批次性或者淡旺季季節性合同;2021年12月9日山西省煤炭重點合同開始簽訂,明確提出簽訂煤炭中長期合同,是保持煤炭穩定可靠供應、減少煤炭價格波動、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平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并進一步明確了煤炭中長期合同的需求方重點覆蓋發電供熱企業、純供暖企業、地方政府推薦的農村居民采暖用煤經營單位、承擔政府煤炭儲備任務的儲備基地,以及化肥生產企業等重點用戶單位,鼓勵冶金、建材、化工等其他行業用戶簽訂煤炭中長期合同。
2021年所有核增產能、增產保供、擴大進口、增供保供穩價舉措均將在2022年一季度凸顯。2022年一季度可能是全年煤炭供大于求最為寬松的時段,這就為儲備基地建設和增加煤炭儲備提供了最佳的時間窗口,更為煤炭儲備提供了“量”的保障。
(二)增產增供穩價為儲備能力建設提供了市場機遇
1.擴大進口增貨源
動力煤進口的大幅提升為儲備能力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特別是10月份以來煤炭進口量、動力煤進口量的翻倍增長,大大提升了煤炭儲備的貨源保障能力,并為全面提升儲備能力建設搭建堅實的貨源基礎。
2.增產增供增儲備
2021年9月以來的一系列增產增供舉措、特別是核增產能等舉措,動力煤增產增供能力創出歷史新高點,并將在2022年一月份全面展現出來,這也為增加儲備能力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貨源保障。
3.金融支持推動增儲備進程
儲備能力建設一是要建設儲備場地,二是要有儲備煤供應,三是要有強大的底層本資金支持,四是要有持續的相關政策的支持。目前相關省份已經發布了儲備能力建設過程中的金融產品與政策支持的方式和方法,金融支持是推動儲備能力全面實現目標的重要的核心要素,并將在金融支持產品與服務方面不斷創新發展。
三、儲備能力建設助推動力煤期現貨市場價格平穩運行
(一)煤炭儲備能力的提升推動動力煤期現貨價格合理運行
在經歷了2021年動力煤期現貨價格創出歷史高點后,在各項政策和政府直接干預下,動力煤期現貨價格已經快速回歸合理價格區間。二增產增供保供穩價的一系列政策和舉措將在2022年持續的發揮作用,2022年一季度可能是自2021年10月份動力煤供給大于消費的重要時間窗口,從目前的看會存在一定的過剩,特別是月度長協價格遠遠低于年度長協價格150元/噸的市場環境下,動力煤期現貨市場價格可能會出現寬幅波動的現象,但是這也正為儲備能力建設提供的最佳的時間窗口,同時也必將支撐煤價在合理區間穩健運行,避免價格大起大落現象的發生。
(二)煤炭儲備能力的提升為能源保供奠定堅實的基礎
經歷2021年全球能源緊張和國內拉閘限電的短暫行為可以看出,能源保障能力非常重要,而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的提升正是能源保供的基礎保障,特別是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建立多源互補新型電力系統以及調峰過程中,動力煤儲備能力提升是必然的選擇,更是電力等能源保供、保民生的基礎。同時也有助于能源系統平穩運行,更有利于動力煤期現貨價格的合理運行。
(三)提升煤炭儲備能力可能遇到的問題
1.資金問題
資金問題是制約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的關鍵問題之一,特別是低成本資金,在獲取政府補貼、相關減息貼息政策貸款的基礎上,更要研究利用綠色保供的能源特色背景進行產品創新、通過資本市場公開進行低成本融資,以滿足儲備能力建設的需要。
2.價格風險管理問題
儲備煤價格風險管理是提升儲備能力建設的最核心的問題,不論是政府儲備還是商業儲備、社會儲備,都必須關注和推進儲備煤的價格風險管理問題。在2021年5月26日國常會上李克強總理就提出了“融資+定價+對沖風險”的金融服務綜合需求,并持續推進。至2021年底明確提出鼓勵期貨公司等風險管理機構為實體企業、為小微企業等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充分利用動力煤期貨期權進行儲備煤價格風險管理,同時兼顧儲備煤調節市場和兜底保供職能的發揮。
免責聲明:tiegu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與歸tiegu所有,轉載需取得tiegu書面授權,且tiegu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交流,并不代表tiegu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核實后,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tiegu(400-8533-369)處理。